一、证据充足但是过了诉讼时效怎么办
倘若证据充足却已超过诉讼时效,从法律层面看,可能会遭遇诉讼请求难以获得支持的状况。诉讼时效指的是权利人在法定时间内未行使权利,就会丧失请求人民法院依法对其民事权利进行保护的法律制度。
然而,这也不是绝对不能进行维权。要是对方自愿履行债务,法律是不会加以禁止的。倘若对方以诉讼时效已过为由进行抗辩,法院通常会对是否存在诉讼时效中止、中断的情形进行审查。要是有诉讼时效中止的事由(例如不可抗力等)致使权利人无法行使请求权,或者有诉讼时效中断的事由(像权利人向对方主张权利等),那么诉讼时效就可以重新开始计算。
总之,即便过了诉讼时效存在一定风险,但依然
可以依据具体状况尝试去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二、过了诉讼时效后还有什么法律补救途径
诉讼时效届满后,虽对方获得时效抗辩权,但仍有一些补救途径:
一是与对方协商,争取让其自愿履行义务。因为诉讼时效届满并不消灭实体权利,若对方自愿履行,事后不能以时效已过为由要求返还。
二是让对方作出同意履行义务的表示,比如书面承诺还款等。一旦对方作出这种意思表示,诉讼时效会中断,从中断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债权人又可依法主张权利。
三是寻求债务人提供担保。若债务人愿意提供担保,那么即便诉讼时效已过,在担保范围内债权人仍有受偿机会。
四是若存在不可抗力、权利人被义务人或其他人控制等导致时效中止的法定情形,在障碍消除后的6个月内可继续计算时效。
三、证据充足却过时效还能否获法律支持
在我国,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在法定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即丧失请求人民法院依法保护其民事权利的法律制度。
若证据充足但已过诉讼时效,权利主张不一定能获得法律支持。一旦诉讼时效届满,义务人可以提出不履行义务的抗辩。法院一般不会主动审查诉讼时效问题,若义务人未提出时效抗辩,法院会正常审理案件,权利人的主张可能得到支持;但如果义务人提出时效抗辩,法院经审查认定诉讼时效确实已过,那么权利人将丧失胜诉权,其权利主张难以获得法院支持。不过,即便诉讼时效届满,实体权利本身并不消灭,义务人自愿履行的,不受诉讼时效限制,且履行后不能以时效已过为由要求返还。所以,过时效后获法律支持存在不确定性,需结合义务人是否抗辩等情况判断。